古蜀文化建筑风格研究
弋星 2014-01-17

1、太阳神鸟起飞之地

古蜀文明,是3000-5000年前存在于成都平原的先古文明,其神秘传说一直是考古学家们试图破解的千古谜团。近年成都大力提倡文态建设,以文化促进经济,打造世界时尚之都,文化之都,而2001年横空出世的古蜀文明的象征——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标志,已经成为了成都文化的名片。同时2005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办公会议正式采用太阳神鸟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古蜀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向世人展示了其神秘深邃的内涵。然而目前只有遗址和青铜玉器在博物馆里面以高贵冰冷的姿态有限的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存在,要让更多人了解,提升成都在世界范围的文化影响力,古蜀文化的建筑形态研究工作显得极其重要,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在学术界还是一片空白。

2、乡村建筑新风格

我所在的彭州市龙门山镇是古蜀文化发源地,是古蜀人入川之地,龙门山雄伟壮观的山景也增加了这一传说的神秘感和吸引力。龙门山镇定位是山地旅游度假小镇,在5.17地震银厂沟和回龙沟遭到破坏以后,目前正在大力开展旅游体系的复原和打造工作。但是新建建筑主要以欧式为主,和旁边的白鹿法式风情小镇风格雷同。另外成都的乡村建设风貌多见川西风格和欧式风格,某些地区在立面设计上欠缺匠意,细节上处理不够,最后做成毫无特色或者不够地道的的建筑立面,即便建筑师在设计时考虑风貌的多样性,终究还是在有限的框架用有限的元素进行构筑,游客对泛滥的川西风格或者欧式风格会形成审美疲劳,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一定负面效应,为了在川西旅游环线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区域竞争力,龙门山甚至湔江河谷地区应该采用一种全新的建筑形态。于是在一次龙门山安置点评审会上,我提出了以古蜀文化风格代替欧式风格的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但是都表示难度大,从来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没人知道古蜀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在和镇上,规划局领导商量后,我决定以古蜀文化建筑形态研究作为一个课题展开研究。

3、新古蜀文化风格

通过彭州规划局赵局的介绍,我用了3个月时间跑了彭州文管所,四川省博物馆,在网上也收集到一些资料,但是对于完整发掘古蜀文化的建筑体系,比如古蜀建筑的群体规划布局,建筑平面大小尺度,建筑基本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立面符号以个人有限的时间还不够。而且完整复原古蜀建筑对于拉动旅游意义不大,因为原始形态的小尺度建筑无法满足今天的生活生产需求。所以决定结合已有的古蜀建筑根据资料进行推理,从当时的技术条件,气候条件,提取出属于那个时代建筑特有的符号,考虑和现代商业空间的结合,和现代建筑符号的结合,发展变化出具有原始感和神秘感,但是又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即新古蜀文化风格建筑形态。

4、提取关键元素

新古蜀文化风格建筑其符号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即

茅草陡顶,钢架泥墙,高架平台,围合城墙,防御窗户

古蜀文明起源于夏商时期,那个时代建筑主要以茅草屋顶遮雨,木骨泥墙作为围护结构。所以提取茅草作为建筑屋面材料可以塑造很好的原始感和新鲜感,而且很多高端度假酒店都采用茅草屋顶,但是传统茅草易燃且需更换,而目前的金属或者树脂仿茅草瓦价格过高,170元/平米的价格很难在龙门山全面推行。所以结合龙门山旅游的季节性,建议采用耐火处理的天然茅草,在每年的旅游淡季进行大规模更换打造类似茅草文化节,宣传远古农耕文化,也起到拉动旅游的作用。同时考虑远古茅草屋顶排水条件不利,必然会采用更陡的屋面坡度,所以采用茅草陡顶的做法,来形成一些有趣的阁楼空间,提供别样的居住体验。

同时木骨泥墙的外立面处理也能给人丰富的视觉,触觉体验。这里通过钢架的支撑保证结构安全性,表达了现代和过去的对比。

因为远古居住为防洪水野兽,通常采用底层架空,通过陡峭的楼梯上到空中的居住平台的做法。所以考虑采用一系列空中连廊来连接各建筑单元,形成空间游步道系统,感受山景和大自然的魅力。

据史料记载,古蜀时期各部族战乱不断,所以那时的建筑布局以防御形态为主,于是提取了围合城墙,防御窗户等元素。通过上翻的窗户,形成独特的建筑语汇,如同古代战船打开的炮口,给人强烈的远古气息,同时结合阁楼空间让人躺在床上就能欣赏到窗外壮丽的山景。

5、抛砖引玉

在列举了以上5种关键元素以后,我按实施的难易程度设计了3种建筑立面,两种统规自建户型和一种统建单元式户型抛砖引玉,希望引发大家对于古蜀文化建筑形态的思考。

第一种建筑计划在龙门山宝山村采用,因为宝山经济实力雄厚有能力实施这种形态的建筑。建筑采用合掌式结构,通过两户背对背形成双拼户型,整个立面为一个尖梯形型,巨大的倾斜屋顶既是围护结构也是支撑体系,以符合龙门山8度抗震要求。三层外加一层阁楼以及一个玻璃的屋顶观景台形成居住的竖向序列,通过翻折窗扇的开启。远看雨雾中建筑群犹如野外一顶顶的帐篷,近看如同通过时光隧道进入我们世界的古代战船,引人无限遐想。山墙作为入户立面同时也能通过立面装饰的不同展现建筑的多样性和识别性,这里根据古蜀文明提取出的元素设计了4种不同图案的立面以向游客传达最直接的视觉符号。

同时也进一步对这种倾斜墙壁对内部的使用空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第二种提案建议在用地比较紧张的地块,如九峰村使用。

为一梯两户的统建多层住宅。采用茅草陡顶,高架平台等元素。在住宅5层位置设游步道连接各单体,形成一条商业天街。另外设置一些场景小品,如可推动的原始楼梯等搭建游客可合影留念的场景。

第三种提案类似立面改造方案,可以广泛使用,通过改变屋面坡度,设屋顶天窗,设泥墙围合等措施打造让人耳目一新的古蜀建筑群风貌。

古蜀文化是彭州湔江流域独有的文化元素,是打造彭州一线一品工程的重要元素,也是提升成都乡村旅游风貌的文化修复器,同时也响应了党中央关于实现全面奔小康,农村住宅提档升级的政治号召。有着政治,经济,文化三方共赢的重大意义,应该在彭州市北部山区全面推广!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于本土建筑文化的思考,结合自己所在乡镇的文化特点,深度挖掘本地独有的文化元素,进行建筑创作,为成都市实现世界级文化时尚之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你的看法

你还可以输入 300

发表留言
查看更多评论

© 2014-2022 ZHONGHENG 蜀ICP备2022027348号
技术支持:中化学四川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搜 索 SEARCH FOR

搜索